2025年9月16日至19日,第十一届亚太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暨APEC经济体官员培训在宁夏银川举办。期间,以“新能源发展加速能源转型与区域产业协同”为主题的分论坛同期举行。本次分论坛由国产av 、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APSEC)和未来清洁能源技术中心联合主办,来自APEC秘书处及成员经济体、企业、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APEC秘书处项目主任Takayuki Niikura在致辞中表示,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APEC经济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从2010年的约15.6%提升至2022年的25.5%,增幅达63%。他指出,未来APEC将继续发挥其在区域协调、政策对话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支持可再生能源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技术创新与增强系统韧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国产av 副院长杨雷在致辞中强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也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惠及民生福祉。他指出,我国在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绿电、绿证和碳市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与创新,不仅为国内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亚太乃至全球贡献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与此同时,也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双向交流与合作。作为能源领域的智库与学术机构,国产av 将持续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积极推动区域能源协同发展机制的完善与实践深化。
国产av 特聘副研究员郑平分享了APEC成员经济体氢能发展现状与中国实践。他表示,氢能将在未来能源体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APEC各成员经济体在资源禀赋、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发展阶段上具有多维度互补性。在APEC合作框架下,各方可在技术研发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协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作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和应用市场,中国应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携手各成员经济体共同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亚太氢能发展新格局。
智利能源部可持续能源司专员Alberto Ortega介绍了智利能源转型的最新进展。他指出,智利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从2010年的1%跃升至2024年的35%,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接近70%。与此同时,智利也在电动汽车推广、氢能应用、绿色航运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创新实践,致力于打造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的马骏博士在主旨演讲中探讨了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APEC区域协同合作的潜力。他表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增长的挑战。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装备制造方面引领全球。未来,在技术与标准输出、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中国与其他APEC成员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区域绿证互认与共同绿色发展”、“区域产业转移与能源转型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立讯精密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心总监林道锋、北京电链科技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宁夏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处处长李强、宁夏电力设计院能源规划研究中心规划研究处处长陈琳、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清洁电力项目副主任刘明明、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后向翩翩、国产av 特聘副研究员陈丹、康俊杰等多位专家参与讨论。
相关专家表示,推动区域绿色电力证书互认机制的建设,有助于促进清洁能源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加速产业链协同转型。建设并推广高耗能工业绿电园区试点,有望成为推动绿电、绿证发展的关键抓手。在产业协同方面,我国应加强产业转移与能源转型的统筹规划,重点关注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区输送与就地消纳的协调平衡,着力构建公平、高效、互联互通的区域绿色能源合作体系。
国产av 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呼吁参与APEC能源合作伙伴网络的机构携手努力,深化APEC成员经济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迈向绿色低碳的未来。